查看原文
其他

周晋峰周日于绿会大厦会美国环境法研究所专家一行

Samantha 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
2024-08-2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3年12月10日上午,美国环境法研究所(Environmental Law Institute,ELI)高级副总裁、研究与政策高级顾问John Pendergrass;公益环境法研究员Susannah Marie Dibble一行到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发会、绿会)秘书处,绿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副秘书长马勇热情接待来宾一行,绿会国际部、期刊处、项目部同事参加了会议。


组图来源:绿会融媒

会议上,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在推动环境保护方面长期开展的工作,并探讨了未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双方探讨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佳实践以及经验、土壤健康及其保护、环境治理;以气候变化影响等问题。

 

周晋峰介绍了绿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绿色发展、参与环境法治、倡导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及成效。双方各自分享了过去几年来的一些工作中的成功经验、问题和心得。

 

周晋峰提到,中国绿发会作为全国一级学会,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多年来根据《环境保护法》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过去几年来针对严重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的违法企业提起了数起环境公益诉讼,其中多个案例被最高法列为典型案件,或收录为指导案例,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标准等出台,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发起了为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而创新提出的全国第一起“电蚯蚓环境公益诉讼”,使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司法实践从较为狭窄的“保护濒危物种”的思路拓展到“保护生态系统”的一个经典判例,这个案例不光在中国、在全世界也具有引领意义。在绿会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CON)工作组推动的反大规模电捕蚯蚓的持续长期努力和推动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蚯蚓保护纳入其中。

 

通过支持环境公益诉讼,推动外卖平台在点餐页面增加了可自主选择是否需要一次性外卖餐具的功能选项;并通过积极建言献策、立法建议、环境公益诉讼等有效遏制月饼、粽子等食品和商品的过度包装行为,推动了过度包装垃圾减量。

 

此外,中国绿发会还积极参与各个领域的政策建言,以及一年一度的“两会”建言,主动为国家科学决策服务,有效服务了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科学决策  ;编制、发布了40项涉及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全国团体标准;加入全国相关标准技术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委员会;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多样性技术委员会(ISO/TC331)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编撰等工作。

 

接着,马勇与John Pendergrass探讨了各自在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领域的工作及其进展,马勇提到,ESG与气候变化直接相关,ESG在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因其与国家的“双碳”战略与目标息息相关。为此,中国绿发会编制实施了《ESG评价标准》,是中国国内较早的ESG领域的标准。与此同时,马勇也提及中国绿发会多年来坚持不懈地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保护绿水青山,致力于推进解决引发气候变化的系列问题;在他看来,法官们虽精通法律、擅长判案,但他们在气候等相关科学知识方面往往较为欠缺;加强对于他们相关科学知识的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提升意识,有效推动实际案例问题的解决。来宾表达了赞同。

 

谈及气候科学,周晋峰适时提及气候生物多样性,并介绍了他前段时间去沿海某地调研红树林的经历。有些工程项目因侵占、破坏红树林,导致迁徙候鸟传统栖息地丧失,地方便订立了“三倍补种红树林”的政策。此政策听起来出发点很好,实际上,很不科学。调研期间,他发现,当地利用非常看起来“了不起”的技术和方法,在塑料桶内培育红树林,并将其成功移植到本没有红树林生长的地方。他对此并不认同。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涉及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大问题。不是说只有“红树”就好;好的是“生态系统的不同”不同的生境,孕育着不同的生命(生物多样性)。我们任何一次人工的努力和改变,都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组图来源:绿会融媒 

他认为,对于红树林遭到破坏后,到底该补种多少?在哪里补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科学问题,需广泛邀请相关领域的科学家进行充分的论证。周晋峰认为,“红树林三倍补种”政策并非绝对错误,实际上,如果增种红树林遵循以下2点则并无不妥:1)在合适的位置进行补种;2)红树林补种的总规模不超过当地近期历史上所生长的红树林的规模就可以。红树林补种,最重要的还是要科学化

 

同样,上海南汇东滩人工植树造林运动也是前车之鉴:植树不等于“绿色发展”。南汇东滩湿地曾经因指标化、运动式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而被列入中央环保督查。南汇东滩是上海独树一帜的生态宝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鸟类多样性。几年前上海南汇东滩大规模的植树,将当地湿地生物多样性置于危险之中。大规模“植树”并不能等于“绿色发展”。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种树、应该种树;当地的原生态是湿地、滩涂,应该保留和尊重,不能以植树的名义、以生态的名义恶劣破坏当地的典型生态。

 

接着,周晋峰分享了关于“科学绿化”的一些观点。以“三北”防护林为例,他分享了科学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及荒漠化治理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植树造林运动中的一些良好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过去的一些植树理念因科学性的支持不足,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有一些树木或树种,在种植30年后死亡。这就导致一百年需要种植三次;在自然界,这些树种原本可以生存一百多年。那么原因何在?

 

原因在于该项目严重依赖老化的幼苗进行造林,而没有考虑到树木的老化问题。不正确地使用克隆繁殖方法(老化的幼苗)而不是用真正种子发芽的树木,严重影响了树木的寿命,导致树木过早衰老和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如果未来继续大规模植树,我们需要可靠的技术,如rajeunissement(幼化)技术,来改变树木的树龄,并在种植前使其去老化。这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如何避免“三北”地区出现的一些树木在种植几十年后“短命”地成批死亡的问题。

 

接着,他还介绍了对于“联合国生态恢复十年”的一些见解,剖析了当前一些地方湿地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好心办坏事”,以工业文明思想指导的工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本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绿水青山,给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并且这种对于自然的扰动和破坏几乎是不可逆的,很难恢复如初。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混淆了“湿地恢复”与“湿地修复”这两个概念,错误地开展了一项又一项“湿地修复”伪生态工程。

 

生态复(Ecological Repair)与生态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一字之差,谬之大矣。之所以强调应为“恢复”而不是“修复”,是因为这意味着:不是人为的大规模地干预,而是以最小的人为干预来推动自然的恢复。在中文的语境中,“修复”的主体是人类,是一种人为作用,并且“修复”的思想和主张常常站在了生态文明的对立面,以生物多样性破坏为代价。而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无论是生态系统还是野生动物栖息地,其生态治理都应是基于自然的恢复而非人为的“修复”。能让其自然恢复就别再采取人工措施进行修复,况且人工修复往往会因为某种自然因素而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恢复成效。

 

周晋峰还谈到了栖息地的丧失、以及由于一些似是而非的所谓“生态工程”带来的问题。时过境迁,今天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压力日益加剧。以北京的南苑为例。历史上属于南苑大泡子的北京南苑,本是一片自然荒野之地、有着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北京成长为一个极度缺水的高密度的人口城市。然而,如今有了一股 “恢复南囿秋风的历史景观”的规划,并经过一系列“生态改造”项目建成了一个森林湿地公园。这对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诸多影响

 

那么这里森林湿地公园建成之后和没建之前的区别是什么呢?建成之前南苑是鸟的乐园,那里栖息着40-50种鸟,很多濒危的鸟把那里作为它们的家园。而当新铺设了美丽的草坪,并将其规划成整齐划一的森林湿地公园之后,那里仅剩4-5种鸟栖息,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不同的鸟偏爱的取食种类不同。有的鸟吃这个草籽,有的鸟吃那个草籽,但是新铺设的草坪仅有一种草。比起工业化、不育的人工草皮,野草因为要繁衍,容易结籽,而草籽正是鸟类的食物来源,天然的野草还是以蜜源植物为食物的昆虫等其他生物的最爱。所以,由于原来是荒地,没有人管理,就会有这样那样的小虫子可以作为鸟儿们的食物来源(城市原野地区,往往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但是,森林湿地公园建成之后,公园的定期管理(除草除虫等)几乎消灭了鸟儿们的天然食物。试想,这些本来生活在这片荒地的鸟历经家园的变迁,它们该何以为食呢?要知道,那是北京几乎最后的、唯一的荒野和净土。

 

鉴于此,周晋峰认为,造成当前生态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相关方气候、生物多样性相关科学知识及保护意识的欠缺。

 

会谈最后,John Pendergrass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拿出提前精心准备好的“年度最新日历”赠送给周晋峰,并详细向周晋峰一一介绍了日历扉页及每页插图所对应的美国美妙的自然景观及其生物多样性现状。会谈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双方表达了对于未来在相关领域继续合作的期待。


摄:绿会融媒

(本文基于会议记录整理,未经讲话人核实。不代表平台观点,仅供资讯参考。)

 

整理/Samantha    审核/绿茵


 

【拓展阅读】

1.争鸣 | 生态系统“恢复”还是“修复”?联合国环境署、粮农组织新文件restoration中文译法纠正讨论

2.争鸣 | 生态修复形式主义的典型:河南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挖湖造景

3.红树林保护,应强调“恢复”而非“修复”| 周道生态文明(265讲)

4.如何对待外来入侵物种,从互花米草说起 | 周道生态文明(266讲)

5.“红树林三倍补种”未必正确|其它类型生态系统同样重要

6.因地制宜,科学植树,保护生物多样性 | 绿会国际部助力美丽上海建设

7.马勇:推进“双碳”目标与减污降碳的实践分享 | 碳排放权交易研讨

8.从“反电捕蚯蚓”第一案,看2023中央一号文件|周道生态文明(第210讲)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8632076998302428

9.马勇:“双碳”战略法治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442293?commTag=true

10.ESG治理,信息披露规范是关键|绿会副秘书长马勇主题演讲分享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9204059287857082

11.第一范畴排放、第二范畴排放和第三范畴排放到底是什么?|绿会绿金委ESG研究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023157

12.周晋峰:上海南汇应停止工业化造林运动,植树不等于“绿色发展”!亟需保护长江口生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9872680961776608
13.周晋峰:从“三北”防护林工程谈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235316


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

联系小编:

010-88431370,   17319454776


投稿信箱,欢迎来稿:

v89@CBCGDF.org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